service phone

Design Works 2

service phone

山西长治二贤庄古庙会唱戏有规矩第一本戏必唱《秦琼卖马

文章来源:admin    时间:2024-06-06

  

  这里走出过高举反隋大旗却誓死不降唐的大英雄单雄信,这里发生过秦琼卖马英雄结交的传奇故事。

  这座二贤庄就座落在山西省长治市湛上村的西北的一座高岗上。在二贤庄,有单姓尚姓不分的说法。

  湛上村的尚姓人家可能就是二贤庄单家的后人,一千多年来,他们改“单”姓为“尚”姓,隐姓埋名生活在这个不起眼的小村里。

  早几年,湛上村就列入了城中村改造项目,开始了拆迁,如今周围已是高楼林立。

  不久的将来,随着村庄的消失和周边的建设发展,“湛上村”终将会被大部分的长治人所淡忘。

  城市应该发展,村庄可以拆迁,但记忆应该留住,因为湛上村有着值得留住的记忆。这就是关于二贤庄单雄信的传说故事。

  这事还得从几十年前说起,长治日报社有位记者叫尚进才,老家是湛上村的。他从小就从老辈人的口里经常听到当地关于二贤庄单雄信的传说故事。

  出于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地域文化探究的热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尚进才开始着手收集关于二贤庄、单雄信的资料,坚持多年致力于二贤庄历史文化的研究。

  经过多年研究,他捋清了单雄信兄弟二人从山东为避难逃至潞州,并在此定居,建立二贤庄广聚豪杰,从此参加瓦岗农民起义的历史脉络。

  不仅如此,尚进才还找到了一系列典籍和实物佐证。其中有从新旧唐书找到的关于单雄信的记载,山东曹州单氏族谱关于单雄信兄弟定居潞州的记载,湛上村“重修玄帝阁碑记”关于隋唐古二仙庄的记载,一直到到二贤庄内发现的夯土墙、隋唐时的五指砖等等。

  这一系列文字和实物佐证,使得二贤庄以及单雄信从演义小说中走出,成为真实的历史存在。

  数百年来,单雄信扶危济困、义薄云天、英勇不屈的好汉形象在这一带深入人心。

  至今,湛上村民中还流传着单雄信的一个神奇传说。说他是一条草龙,因为“龙不保龙”,所以才誓死反唐的。

  一代代的村民讲述着“秦琼卖马”“二贤庄聚义”的传奇故事,传承着瓦岗英雄豪爽、侠义的彪悍民风。

  村里六月十三古庙会唱戏始终坚守着第一天第一本大戏必须先唱《秦琼卖马》或《雄信反唐》的古老传统,也有着唱戏绝不允许唱《锁五龙》《斩单通》剧目的禁忌。

  一辈辈的尚姓人家坚信单雄信反抗唐王朝被杀后,留在本地的族人因怕被株连,才不得已将“二贤庄”改为“二仙庄”“二仙庙”,改“单”姓为“尚”姓,实际上,自己就是单家的后人。

  如今,尚进才和附近村民努力多年复建的二贤庄还伫立在湛上、蒋村、暴马之间的高岗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也是市级文保单位。

  然而,湛上村却已开始城中村改造拆迁,村庄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传说中单氏兄弟当年戏过水的黑龙潭周边已建成全市闻名的高档社区“颐龙湾小区”。

  尚姓人家与湛上村民将一道离开祖祖辈辈居住的古老村庄,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将是他们的新家。

  但我相信湛上村民会带走他们关于村庄的记忆,尚姓村民会继续传承他们关于祖先的英雄情结。

  正如学者余秋雨所说:“文化,是一种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它的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

  源于二贤庄文化的价值判断、处世准则,已潜移默化于湛上村民干事创业、待人接物、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湛上人身上的文化烙印,无论住到哪里,开始一种怎样的生活,他们都始终携带着“湛上”这两个字的文化基因。

  随着村庄变成城市,这片土地上会居住生活更多的居民。有二贤庄在,有英雄的传说故事在,相信这些新居民也会慢慢被这种文化所浸润,继续一起接力传承这片地域的文化传统。

  这将是对被拆迁村民情感的最大安慰,这也是延续一座城市文脉的最好方式。再见了,湛上村。

地址:     座机:    手机:
Copyright © 2002-2017 DEDECMS. 织梦科技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技术支持:凯发娱乐传媒    ICP备案编号: